带牙套的年龄:黄金窗口与终身可塑的科学解析
“12岁戴牙套太晚,30岁矫正来不及”——网络上关于正畸年龄的争议从未停歇。然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数据显示,2024年该院接诊的正畸患者中,12-18岁青少年占比52%,18-40岁成年人占比...
拔牙后为了防止感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口腔护理:
咬住棉球或纱布: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住1~2条棉卷,用于压迫止血和保护伤口。棉条在拔牙后约40分钟左右可以吐出。请遵循医嘱,坚持半小时以后才能吐掉,以确保伤口内的血液形成血凝块。
避免反复吐血水:拔牙后口腔内会有创伤和少量出血,此时不要反复吐血水,以免不利于伤口愈合和感染细菌。
漱口和刷牙:拔牙后的第二天才开始使用漱口药,过早漱口刷牙可能刷掉伤口内的血块,引起出血。拔牙当天,应注意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不要用舌头舔伤口:拔牙后的1~2天内,不要用舌头去舔伤口,也不要吮吸伤口或用手指、牙签等去触及伤口,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感染。
二、日常饮食:
拔牙后两小时可以进食,但应注意吃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食物温度不宜过冷过热。
避免进食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或出血,影响伤口愈合。
吸烟和饮酒对伤口愈合有不良影响,拔牙后一两天内最好不吸烟、喝酒。
三、药物使用:
如果拔牙时创伤较大、全身情况较差,或在急性炎症期拔牙,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生素和止痛药,如阿莫西林等,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疼痛。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四、定期复诊:
拔牙后应定期复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如有补牙需要,应尽早进行,以免影响牙齿功能和口腔健康。
总之,拔牙后为了防止感染,需要注意口腔护理、日常饮食、药物使用和定期复诊等方面的事项。遵循医嘱,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减少感染风险。
“12岁戴牙套太晚,30岁矫正来不及”——网络上关于正畸年龄的争议从未停歇。然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数据显示,2024年该院接诊的正畸患者中,12-18岁青少年占比52%,18-40岁成年人占比...
“根管治疗疼得想撞墙”“治疗时疼到流泪”——网络上关于根管治疗的疼痛描述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然而,临床数据显示,规范操作下的根管治疗疼痛程度远低于患者预期,约85%的患者仅感受到轻微不适,且可通过科学管理有效缓解。本...
烤瓷牙作为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凭借其快速改善牙齿形态与色泽的优势,成为许多患者修复缺损牙、改善美观的首选。然而,若选择不当或护理缺失,烤瓷牙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本文结合临床案例与权威研究,系统梳理烤瓷牙的潜在危害...
种植牙作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里程碑技术,其使用寿命已突破传统修复方式的局限。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权威机构临床数据显示,在规范操作与科学养护下,种植牙平均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部分案例甚至实现终身使...
牙齿矫正并非“越早越好”或“成年后无效”的简单命题,其最佳时机需结合颌骨发育阶段、牙齿错颌类型及个体健康状况综合判断。根据临床研究与权威专家建议,牙齿矫正存在三个关键窗口期,同时成年后矫正仍具可行性,但需更注重方案选...